当前基础教育重心仍应是“普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新闻阅读存档/2009-02-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者简介】

  范先佐,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修订《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施行,使免费义务教育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城乡义务教育在入学权利和机会上的差距明显缩小,城乡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心仍应放在“普九”上,使我国的义务教育由确保数量上的达标转向注重教育质量、重视均衡发展、关注教育公平等方面。

  21世纪,中国迎来了基本完成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的“后普九”阶段。这一阶段教育的重心应当放在哪里?是仍放在“普九”上,还是转向更高层次教育的普及方面?这是涉及宏观教育的重大决策问题。要妥善处理这一问题,需要从义务教育的性质、所追求的目标和我国在“后普九”阶段义务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来进行探讨。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权力机关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并要求国家、社会和家长必须予以保障。普及义务教育既是现代经济社会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同时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的核心是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得到与其智力相当的合理开发,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其进入社会后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最低标准的合格规范教育,保障的正是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子女的基本人权和发展权利。所以,义务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免费,而且是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免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是强制性和普及性的经济保障,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

  1986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出台,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正式开始了国家化的历程。到上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两基”,进入“后普九”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国家一系列针对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和特殊困难阶层接受义务教育政策措施的出台,尤其是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和施行,使免费义务教育由理想变为了现实,城乡义务教育在入学权利和机会上的差距明显缩小,城乡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义务教育公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差距和历史形成的体制、机制原因,加之“后普九”阶段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加速发展的时期,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差距的拉大加速了社会的分层和分化,人们对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简单地满足于“有学上”,而是对“上好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后普九”阶段义务教育面临新的公平问题。

  一是教育资源的相对差距仍然广泛存在。随着“普九”硬件达标任务的完成,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绝对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但由于受历史条件的制约,我国“普九”带有较强的突击性,办学条件整体上仍是低水平,特别是城乡、地区之间在办学基本条件方面存在较大差距。许多农村学校实验仪器和图书严重匮乏,开不齐国家规定的课程。许多学校防火等安全设施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卫生隐患。农村初中大班额现象相当普遍,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活动的开展。除了城乡和地区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之外,校际之间的差距也使择校热愈演愈烈,择校费愈收愈高,大大超过了一般学生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择校竞争使义务教育公共性面临严峻考验,它严重危及了义务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二是师资队伍的差距日益凸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量差距。不少县由于财力不足,难以支付教师工资,长期处于有编不补的状态,导致教师年龄老化和大量使用代课人员现象十分严重。二是质量差距。农村教师待遇和生活水平仍然偏低,校际之间教师收入差距很大,使优秀教师集中于少数学校,导致“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加剧了校际间的不平衡。三是结构差距。突出表现在城乡教师的专业结构上,特别是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的许多学科领域,诸如音乐、美术、体育、外语、信息技术等专业教师,农村学校普遍较缺,导致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远远低于城市学校。

  三是弱势阶层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突出。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规模日益庞大,由此引发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两大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使“后普九”阶段义务教育的公平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复杂。虽然目前政府规定对“流动儿童”教育实行“两为主”的政策,但不少学校却仍然通过加收借读费或者规定入学考试等手段提高其入学门槛,实行有选择的接纳。与此同时,大批“留守儿童”、城乡贫困家庭子女、残障儿童等特殊儿童在接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给义务教育公平带来新的挑战和考验。

  由此可见,进入“后普九”阶段,尽管义务教育数量上的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城乡广大适龄儿童“有学上”的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差距依然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仍有拉大的趋势,社会弱势阶层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义务教育仍然处在非均衡发展状态。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后普九”阶段义务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会危及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时间、需要做很大努力。因此,进入“后普九”阶段,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重心仍应放在“普九”上,使我国的义务教育由确保数量上的达标转向注重教育质量、重视均衡发展、关注教育公平等方面,以确保义务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得到均衡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扩大和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并不是最迫切的任务,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水平来看,在相当多的地方还会很困难。

上一篇:如何打造没有择校的城市     下一篇:【每日传真】